物联网导论复习6
第七章:传感器网络
无线传感网的概念、组成
概念
WSN(无线传感网络)由部署在监测区域内的大量廉价微型传感器节点组成的,并通过无线通信形式形成的一个多跳的自组织的网络系统
多跳是指数据传输可能需要中间节点的转发
自组织是指传感器节点能自动形成有序的网络系统
组成
无线传感网络由无线传感节点、汇聚节点、管理节点三部分组成
无线传感器节点
- 通常是微型嵌入式系统
- 起到了信息收集、处理、传递、存储、融合、转发等作用
- 结构:
- 组成(重点):
传感模块,处理模块,无线通信模块,能量供应模块- 传感器模块:负责监测区域内信息的采集和模数转换。
- 处理器模块:负责控制整个传感器结点的操作,对数据进行存储和处理。是计算核心和控制中心。
- 无线通信模块:负责与其他传感器结点进行无线通信,交换数据。包括无线信号的收发、共享媒介的访问控制和无线传感器网络中数据传递的路由选择。
- 电源模块:提供能量。
汇聚节点
- 功能较为强大的嵌入式基站
- 主要负责收集、汇聚数据
- 经由网关提交给管理节点
- 汇聚节点和网关通常集成在一个物理设备中
管理节点
- 是一台计算机或者功能强大的嵌入式处理设备
- 配置和管理网络
- 发布监测任务
- 收集监测数据
WSN与物联网、互联网的关系
物联网就是将WSN与和联网、移动通信网络融合在一起,使WSN能够借助这两种传统的网络传递信息,从而利用传感信息实现应用的创新。WSN与互联网的异构性决定了WSN无缝接入互联网的难度。
WSN的路由协议分类
路由协议负责在源节点和目的节点之间寻找一条优化路径,并沿该路径正确转发数据。
以数据为中心的路由协议
- 对相同属性数据进行融合,典型协议有基于信息协商的传感器协议(SPIN)和定向扩散协议(DD)
- SPIN会通过协商,只广播其他节点没有的数据
- DD会通过汇聚节点发送的“兴趣”数据包,建立梯度场传送数据
簇(集群)结构路由协议
- 将传感器节点按照特定规则划分为多个集群(簇),每个簇由一个簇头和多个簇成员组成,形成簇树。
- 簇头的作用:
- 负责管理簇内节点
- 负责簇内节点信息的收集和融合,并完成簇间数据的转发。
- 使用的路由算法有LEACH、PEGASIS、TEEN、APTEEN、TTDD
- LEACH算法:“最早提出的分层路由算法”、定义了“轮”的概念、簇头结点的选择
基于地理位置信息的路由协议
- 假设节点知道自身、目的节点或目的区域的地理位置,并利用这些地理位置信息进行路由选择,将数据转发至目的节点
- GAF、GPSR、GEAR
基于服务质量的路由协议
- 在建立路由的同时,还考虑节点的剩余电量、每个数据包的优先级、估计端到端延时,从而选择出尽力满足网络服务质量要求的最适合路径
- SAR、SPEED
Zigbee技术的特点和性能指标
Zigbee技术简介
- ZigBee联盟制定,基于IEEE 802.15.4标准(个域网标准),在IEEE 802.15.4标准增加了网络层和应用层的框架,成为无线传感网络的主要组网技术之一。
- ZigBee适合由电池供电的无线通信场合,ZigBee无线设备工作在公共频段上(全球2.4GHz,美国915MHz,欧洲868MHz),传输速率为20 ~ 250kbit/s,传输距离为10 ~ 75m。
Zigbee技术特点
- 省电:
节点大部分时间处于睡眠状态,当需要发送数据时,Zigbee可以在15毫秒内由睡眠状态进入工作状态 - 廉价
- 可靠:Mac层就有确认机制
- 时延短:
15毫秒由睡眠状态进入工作状态;蓝牙需要3~10s、WiFi 需要3 s - 网络容量大: 254个子节点,全网最多65000节点
- 安全保障:AES - 128加密算法
WSN的核心支撑技术
包括拓扑控制、时间同步和数据融合三大技术
拓扑控制
指通过某种机制自适应地将节点组织成特定的网络拓扑形式,以达到均衡节点能耗、优化数据传输的目的。
功率控制算法
发射功率决定了节点的通信距离
利用多跳方式尽可能地降低节点的发射功率
是一种跨层技术
层次拓扑结构控制算法
层次拓扑控制就是利用分簇思想,依据一定的算法,将网络中的传感器节点划分为两类:簇头节点和簇内节点。
根据簇头产生的方式的不同,分簇算法又可以分为分布式和集中式两种。
时间同步
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传输时延
发送时间
访问时间
传播时间
接收时间
时间同步的分类
排序
相对同步
绝对同步
WSN的时间同步协议
RBS——参考广播时钟同步
TPSN——传感网络时间同步
DMTS——延迟测量时间同步
LTS——轻量级时间同步
FTSP——泛洪时间同步协议
数据融合
数据融合是指将多份数据或信息进行处理,组合出更有效、更符合用户需求的数据的过程
数据融合的作用(重点)
- 节省能量:数据融合对冗余数据进行网内处理,降低数据传输能耗
- 获得更准确的信息:通过监测同一对象的多个传感器所采集的数据进行综合,来有效地提高信息的精度和可信度。
- 提高数据收集效率:减少了需要传输的数据量,减轻网络的传输拥塞,降低数据的传输延迟。也可以减少数据分组个数,减少传输中的冲突碰撞现象,提高无线信道的利用率。
数据融合的种类和方法
- 种类
分类方法 | 分类结果 |
---|---|
根据融合前后信息量的变化 | 有损融合和无损融合 |
根据数据来源 | 局部融合和全局融合 |
根据融合的操作级别 | 数据级、特征级融合和决策级融合 |
- 数据级融合,在节点处进行,不依赖用户需求;
- 特征级融合,在基站处进行;
- 决策级融合,在基站处进行,专门针对应用需求。
数据融合可以在协议栈的各个层次进行
- 数据融合的方法
贝叶斯方法
神经网络法
D-S证据理论
本博客所有文章除特别声明外,均采用 CC BY-NC-SA 4.0 许可协议。转载请注明来自 STARBO's BLOG!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