RFID复习(二):认知RFID
RFID和RFID技术
RFID系统组成
包括电子标签和阅读器。
电子标签包括电子芯片和天线。
RFID与自动识别
RFID技术是一种先进的非接触式自动识别技术。
自动识别技术是一种高度自动化的信息或数据采集技术,自动地获取被识别物品的相关信息,并提供给后台的计算机处理系统来完成相关后续处理。
自动识别技术包括:
- 条码识别
- IC卡识别
- 光学符号OCR识别
- RFID识别
与传统条码识别相比的优势:抗污损、安全性高、容量大、可远距离同时识别多个电子标签、是物联网的基石。 - NFC识别技术
与RFID的区别有:集成度更高、双向通信能力 - 生物识别:指纹、语音、人脸、虹膜
RFID系统
构成
RFID系统因应用不同其组成会有所不同,但基本都是由电子标签、读写器和系统高层这三大部分组成。
(1)电子标签
电子标签由芯片及天线组成,附在物体上标识目标对象,每个电子标签具有唯一的电子编码,存储着被识别物体的相关信息。
(2)读写器
读写器是利用射频技术读写电子标签信息的设备。
(3)系统高层
复杂的RFID系统会有多个读写器,这需要系统高层处理问题。系统高层是计算机网络系统,数据交换与管理由计算机网络完成。
分类
(1)按照频率分类
低频系统、高频系统、微波系统。
(2) 按照供电方式分类
无源供电系统、有源供电系统、半有源供电系统。
(3) 按照耦合方式分类
电感耦合方式、电磁反向散射方式。
(4) 按照技术方式分类
主动广播式、被动倍频式、被动反射调制式。
(5) 按照保存信息方式分类
只读电子标签、一次写入只读电子标签、现场有线可改写式、现场无线可改写式。
(6) 按照系统档次分类
低档系统、中档系统、高档系统。
(7) 按照工作方式分类
全双工和半双工工作方式、时序工作方式
工作流程
- 读写器通过天线发送射频信号;
- 当电子标签进入读写器天线的工作区时,电子标签建立电源;
- 电子标签接收读写器的询问指令,按照碰撞仲裁算法进入等待应答状态;
- 电子标签将自身信息通过内置天线发送出去;
- 读写器天线接收到从电子标签发送来的无线射频信号;
- 读写器天线将无线射频信号传送到读写器;
- 读写器对无线射频信号进行解调和解码,然后送到系统高层进行相关处理;
- 系统高层根据逻辑运算判断该电子标签的合法性;
- 系统高层针对不同的设定做出相应处理,发出指令信号,控制执行机构动作。
不同频率的电子标签及适用场合
- 低频:不受管制、穿透力强、适合近距离低速度少数据的应用场景,比如动物识别、资产识别和电子闭锁防盗。
- 高频:数据传输快、高时钟频率、应用包括电子车票、电子身份证和电子遥控门锁控制器等。
- 微波:穿透力弱、距离远、高速、可实现多个同时读取,是实现物联网的主要频段。
读写器
组成和作用
组成:射频模块、控制处理模块和天线
- 射频模块:将射频信号转换为基带信号
- 控制模块:对发射信号编码调制,对接收信号解调解码,执行防碰撞算法,实现接口等。
分类
(1)根据读写器天线与读写器模块是否分离:集成式读写器和分离式读写器。
(2)根据读写器外形和应用场合:固定式读写器、OEM模块式读写器、手持式读写器、工业读写器和读卡器等。
工作特点
- 以射频方式向电子标签传输能量;
- 具备读取多个电子标签信息的防碰撞能力;
- 通过无线电波向无源电子标签提供能量;能够标识有源电子标签电池信息。
RFID分类
根据供电
- 无源:没电池、距离短
- 有源:有电池、可靠性高、环境要求高
- 半有源:有仅支持部分供电的电池,可弥补射频场强不足
根据工作模式
主动、被动、半主动、主动广播、被动倍频、被动反射调制
根据保存信息
只读、一次写入只读、现场有线可改写、现场无线可改写
根据耦合方式
- 电感耦合:变压器模型、适用于高低频系统
- 电磁反向散射:雷达模型、使用于微波系统
RFID技术标准
RFID标准化组织
- ISO/IEC:国际标准化组织/国际电工委员会,非政府性
- EPCglobal:美国主导,实力最强的物联网RFID标准化组织。
- UID:日本
- AIM Global:欧美,规模较小
- IP-X:非澳亚等使用,规模较小
RFID的应用
- RFID的LF/HF段的典型应用:门禁系统、票证和收费、主题公园应用、证件防伪、智慧图书馆、动物管理
特点:大多为一对一识读,需要明确的出示动作
中、近距离识读
可以应用到液体工作环境 - RFID的UHF段的典型应用:EPC系统、交通领域(ETC)、行李全流程追踪
特点:大多为一对多识读,不需要明确的出示动作,自动完成读取
中、远距离识读
本博客所有文章除特别声明外,均采用 CC BY-NC-SA 4.0 许可协议。转载请注明来自 STARBO's BLOG!
评论